游人小说网 >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 第八百八十五章皖北民情

第八百八十五章皖北民情


皖北与鲁西南地形地貌和人文风俗基本相同,但是穿越陇海铁路进入皖北根据地之后,给周维汉的感觉迥然不同。

初入夏邑境内,沿途的村子一个挨着一个,全是用土墙围着,当地人管这叫土围子,夏收之后的田地从远处看光秃秃的,地面上是成片的麦茬。

时至今日,我党建立在新的根据地方面有着相对成熟的经验,在强大的武力保证之下,皖北根据地的建立相当迅速,很多政策制度照搬冀鲁豫根据地即可。

然而,周维汉从报告以及亲身体会中能够察觉皖北根据地的根基并不牢固,13旅、15旅初临皖北,当地老百姓箪食壶浆以示欢迎,但实际上对八路军的政策多有抵触。

究其原因,皖北根据地并没有进行土改,老百姓与八路军的利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捆绑。

一行人停在一处村子,原本在村口玩耍的一群小孩一哄而散,周维汉见状让田德福从包里掏出一把糖块。

“我这里有糖块,谁带我去家里喝水,我就把糖块送给谁!”田德福好像是坏叔叔哄小孩子,谁料到听到这话,小孩们头都没回撒腿就跑。

“哎,跑什么?给你们糖块都不吃?”田德福挠了挠脑袋,感到非常纳闷。

周维汉倒是看明白一些,不由得说道:“别看孩子小,可是看人最准,你这一脸假笑,哪个小孩看见你不跑!”

“你要是换一身日军的军装,跟下乡搞中日亲善的小鬼子有什么区别?”

说话间,村里乌央乌央冲出来一群人,手中还拿着各种各样的家伙式,待看见站在村口的周维汉等人穿着八路军的军装才放慢脚步。

“哎呀,原来是误会,请问同志是哪部分的?”人群里站出来一个五十上下的中年男人,似乎颇有威望,但明显能看出仍有戒心,并没有让聚集的人群散去。

周维汉说道:“我们是从北边过来的,途中有些口渴,所以打算到村里弄些水喝!”

在冀鲁豫待的时间久了,周维汉难免带有一些口音,男人听到周维汉的解释之后,上前热情的说道:“同志,欢迎欢迎,小孩子不懂事,着急忙慌的跑回家说村口来了一群骑马的!”

村里的青壮散去,在交谈中得知男人叫陈老栓,是地方政府任命的陈家庄村长,周维汉一行人被请到村里戏台子附近。

在陈老栓的招呼下,村里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午饭,陈老栓从家里地窖拿出来三个西瓜。

“当家的,你这是干什么?这西瓜你不是说要留着招待县里当官的?狗蛋想吃你都没舍得,怎么就拿出来?”

说话的妇女显然极为不舍,陈老栓倒是看的明白:“嘿嘿,今天这三个西瓜准能派上大用处,你是没瞧见,一水的高头大马,为首的八路军虽然长相年轻,可是就凭这排场准是八路军的大官!”

“你去跟村里人说清楚,准备的午饭必须是细粮,咱家另外杀两只鸡,这顿饭不白准备!”

陈老栓将西瓜装在麻袋里,乐呵呵的朝着戏台子走去,沿途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将周维汉留下。

周维汉其实没打算走,但也没打算在老乡家里吃饭,警卫连的战士正在给马匹饮水,陈老栓肩上扛着麻袋走了过来。

“周同志,这晌午的日头毒,没必要急着赶路,我已经让人准备午饭,你们中午就留在村里吃饭,这是今年刚下来的西瓜,你们尝尝!”

“老哥,我们身上带着干粮,随便对付一口就行,至于这西瓜拿回家给孩子吃!”

周维汉后背被汗水打湿,军装贴在后背上说出不来的难受,此时却是脱了下来晾在戏台子上,浸了井水的毛巾擦在身上凉滋滋的。

陈老栓说道:“那可不成,说什么今天也不能让你们走,来,小同志,将西瓜切了给大伙分分!”

田德福看向周维汉,见到周维汉点头才高兴的接过西瓜,陈老栓见到这一幕越发确定周维汉是个大官。

中午吃的是大锅熬菜和馒头,送菜的时候,陈老栓家的小孙子怯生生的躲在奶奶后面,周维汉将他搂在怀里,不过小家伙怎么也不安生,直到塞了两块糖才没了动静。

“还想要糖块吗?想要的话你得回答我几个问题!”

小家伙点了点头,周维汉说道:“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

“我叫陈狗蛋,今年六岁,给我糖,两块!”陈狗蛋说完一伸手,两块糖拿到手之后接着说道:“你接着问吧!”

“上学没有?”

“村里没有学堂,我不想上学,我长大之后要当八路军,跟着俺爹去杀小鬼子!”

“呦,好志向,不过你这个年纪还需要好好读书!”周维汉转头对陈老栓问道:“老哥,我看村里整体条件不差,怎么连个学堂都没有?”

陈老栓总算是接着话茬,说道:“小鬼子来之前村里是有学堂的,后来村里的大户将田地转卖,一家老小去了国统区,没人继续组织,学堂也就散了!”

“哦,这样啊,不过像狗蛋这样年纪的孩子还是需要上学,北边的冀鲁豫根据地基本上每个村都有一个学堂,想必皖北这边也快了!”周维汉说道。

陈老栓将手中的香烟掐灭,凑到周维汉的身前:“周同志,能上学当然好,可是这学费的负担一般家庭承担不起。”

这年头教育远没有普及,县城虽有正规的学堂,可是普通农户家庭出身的孩子根本没有机会上学。

倘若在乡村,如果有当地大户牵头组织,倒是能让十里八村的适龄儿童上学,基本上认认字、学学算数,但教育上的开支也不是一般家庭能承担起的。

周维汉虽然没有在村里多转悠,但从现在待着的戏台子就能看出来陈家庄的整体条件在当地是不错的。

“学费的事,政府是有考虑的,军属家庭的有免费上学的名额,也会保证其他家庭的孩子也能上得起学!”

听到周维汉这么说,陈老栓当即笑道:“那感情好,我家的大儿子也是八路军,所在的部队还是主力部队!”

陈老栓本就想在周维汉面前多说上几句,接上话茬之后话匣子算是彻底打开,家中两个儿子一个闺女。

28集团军在皖北征召青壮入伍,老大替没有成家的弟弟参军入伍,没想到半年之后回来,摇身一变成了八路军。

在28集团军的部队之中,的确存在不少皖北和豫东籍贯的子弟,为了更好的在两地打开局面,13旅和15旅南下之时,军区额外补充了两地子弟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皖北和豫东根据地能够迅速打开局面,两地子弟兵出力不小,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陈家老大是八路军,陈老栓是村长,陈家老二是民兵队长。

整个陈家庄基本上是陈家人说了算,周维汉此行并没有让皖北根据地派人来接,位置高了,听到的汇报也就虚了。

皖北根据地高层的权力架构是由冀鲁豫分局商讨决定,但是政策能否推行需要靠基层权力架构来执行,他就想亲自看一看基层农村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老哥,家里几亩田,今年收成如何?”周维汉问道。

陈老栓脸上的笑容一滞,含糊的说道:“嗨,家里倒是有几十亩地,可是今年的收成不好,但我该交的公粮可都交了!”

周维汉摆了摆手,说道:“老哥,别紧张,我就是问问,我们八路军想要在皖北站稳脚跟,离不开人民的支持!”

皖北根据地由于目前没有进行土改,所有无法推行农业累进税,但临时推行的缴纳公粮标准也是按照累进制来的。

拥有田地100亩以上的地主大户缴纳20%,30亩到100亩之间的地主富农缴纳10%,中农按照每亩地缴纳10斤粮食,贫雇农无需缴纳公粮。

根据统计来看,皖北地区的收成是减产的,越往南情况越严重,所以皖北根据地强制推行的公粮缴纳标准让一些地主大户怨声载道。

然而,相比现在,之前几年皖北、豫东地区的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加艰难,三十五师团在丧失陇海线以北的粮食产地之后,只能将粮食税收转嫁到皖北、豫东两地。

倘若八路军不来,这些怨声载道的地主大户将是日伪军的眼中的肥肉,情况谁都明白,解除日伪军的威胁之后,轮到八路军让缴纳公粮的时候却又推三阻四。

“周同志,我听说冀鲁豫那边都进行了土改,皖北这边什么时候进行?”

陈老栓终于问出他最关心的问题,按照成分来划分,他家应属于富农,八路军来了之后,他跟大儿子打听了八路军的政策。

虽说知道八路军是保护富农利益的,但土改的这把刀落下来之前,陈老栓还是惶惶不可终日。

“老哥,皖北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土改肯定是要进行的,如果你手中的土地来源于合理买卖,那你无需担心!”周维汉说道。

“这是自然,我家中大半土地都是从逃往国统区的地主家买的,村里人好几家皆是如此,都能证明!”

“周同志,我是支持土改的,听我家大儿子说,北边的老百姓日子过得可好了!”陈老栓说道。

虽然只是在陈家庄了解一下情况,但是周维汉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他带着全副武装的百十来号人在陈家庄待了两个多小时,可是当地政府居然一点反应也没有,可见对当地的统治力远远不够。

而类似陈家庄这样的情况在土改中并不好处理,基本上都是富农,用来充当目标的地主大户没有。

这样一来,老百姓在土改中将从哪里分的土地?


  (https://www.yourenxsw.net/chapter/10652/796756256.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