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小说网 > 亮剑之从永不磨灭的番号开始 > 第八百八十二章100亿斤粮食

第八百八十二章100亿斤粮食


“夏收的统计结果出来了,确确实实是一场大丰收!”谭林手上拿着一份报告,兴冲冲的跑进军区指挥部,饶是以谭林平时处事不惊的风格,此时却将桌子拍的框框作响。

军区指挥部的众人听到动静都聚了过来,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粮食收成不错,但毕竟不在地方政府任职,不清楚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周维汉伸手就要拿走谭林手中的报告,却被谭林躲了过去:“猜猜到底收了多少粮食?”

谭林这一发问倒是将周维汉难住,其实他只大概知道根据地有多少耕地,伸出一个手掌比划了一下:“五十亿斤,只多不少!”

“切,你也太小家子气,这才哪到哪?实话跟你说,根据地一共收小麦100亿斤,只多不少!”谭林激动的说道。

“多少?”周维汉一把就夺过报告,指挥部瞬间炸开了锅。

“终于能敞开肚子吃饭了!”

“是啊,终于能吃饱饭了!”

之前的一两年,冀鲁豫军区的八路军部队是能够保证粮食供给的,虽然饿不着肚子,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饱饭。

为了给地方上减负,作战部队只能在战时保证三斤的粮食供给,平时的粮食供给要进行削减,其中机关人员最为突出,甚至有的机关人员因为拖家带口需要用津贴自己去买粮食。

周维汉将报告快速看了一遍,然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紧紧握住谭林的手:“咱们成功了,以后终于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是啊,一切都过去,后边都是好日子!”谭林作为行署主任,身上的担子最重,所承受的压力也最大。

冀鲁豫根据地现有2000万人口,但有200多万是从陇海线以南涌入根据地的难民,其中多为缺乏生产能力的老弱儿童,这意味着根据地原有人口生态平衡被打破。

闯关东看似轰轰烈烈,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掩埋了无数老百姓的尸骨,如果是在国统区涌入两百多万人口,势必会激起民乱。

幸亏我党根据地有强大的组织力和执行力,谭林缝缝补补,到处化缘才让日军试图拖垮冀鲁豫根据地的阴谋破产。

根据地这场夏收是以冬小麦为主,丰收在去年冬天已经有了苗头,正式因为有了这一基础,老百姓明白跟着共产党八路军才能获得实惠,地方政府推行的种种政策才能顺利落实。

谭林才能仅凭一张嘴就从根据地的地主乡绅中借到粮食,也因此八路军才敢组建一支野战纵队,这些都建立在粮食丰收的基础之上。

可是终究不如粮食放进自家粮仓来的踏实,根据地民众在等着这场夏收,根据地上到地主士绅,下到普通老百姓都在观望共产党能不能按照宣传如实推行,亦或者像国民政府,报纸上宣传是一套,真正落实的却是另外一套。

八路军部队也在等着,只有手中有了充足的粮食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以往八路军筹集粮食大多是通过摊派或者合理负担,但是从纸面落实到实际,所面临的情况异常复杂。

在征收过程中,虽然每年都颁发了征收条例,制定了征收标准,但仍有各自为政或未按条例执行,多采用动员劝募方式,负担面很小,偏重在极少数的富有者中,实行劝募性的摊派,负担主要在中农以上阶层。

这样不合理的征收所带来的结果是地主和富农负担较大,甚至影响到军民关系和生产积极性。

不过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在冀鲁豫根据地,具体点是周维汉和谭林两人建立的冀鲁豫根据地。

当初谭林带着工作队从延州远道并不仅仅是与周维汉搭班子,而是有重要任务的,负责将累进税试点经营的经验在前线各个根据地推广,冀鲁豫根据地就是最好的蓝图。

战争不仅仅会带来军事上的胜利,更为深远的影响则体现在对当地生产材料和生产秩序的洗牌,周维汉通过反顽战役消灭了一批当地土顽,在后续根据地开辟过程中,又消灭了一批日军在当地的支持者,拉拢了一批开明乡绅。

这些人在当地占据大批生产资料,随着他们被消灭,大批土地被空出来,伴随着土改的进行,一种符合八路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生产秩序随之诞生。

土改的时候,将亩产两百五十斤小麦的田地定为标准田,每个壮劳力分到三亩标准田,一标准田即为一富力,再综合民众其他收入划为十二等,按等收税。

虽然依旧是粮多的多出,粮少的少出,但是冀鲁豫根据地通过土改使雇农、贫农消失,将中农的群体做大,反倒是减轻了富农和地主的负担,大大提高了根据地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同时通过养殖业、工商业带动民众收入,不断将基本盘做大。

今年是冀鲁豫根据地全面推行累进税的第一年,中农负担9.76%,富农负担29.65%,经营地主负担21.77%。

冀鲁豫根据地土地面积约八万多平方公里,合计12000万亩,下辖人口近2000万,除去在县城谋生或者在工商业做工的民众,真正在地里刨食的民众大约有1500万。

通过统计,根据地垦殖率在50%左右,约合耕地面积6000万亩,其中此次夏收种植冬小麦的土地约合4000万亩,以亩产两百五十斤的产量来计算,约合小麦100亿斤。

按照各个阶层需要负担的比例,即使全部按照10%的负担缴纳公粮,约合公粮10亿斤,这些公粮实打实的冀鲁豫根据地支配。

看着周维汉兴冲冲的样子,谭林决定给他泼一泼冷水:“你先不要高兴的太早,你不当家不知道当家的难处,此次上缴公粮在纸面上应有12.5亿斤,但之前从各地乡绅民众手中借粮4亿斤,这是必须要还的,算下来可供支配的公粮只有8.5亿斤!”

“这剩下来的8.5亿斤需要养活一大批人,根据地党政军人员中,边区政府以及诸多附属机构有上万人,军区野战部队、主力部队、地方基干部队加一块有将近12万人,除此之外还有诸多国营工厂的管理人员和工人3万人,加一块有16万人,再算上半脱产的地方武装......”

“哎,你先打打住,我虽然不当家,可也不是一点实际情况也不了解!”周维汉赶紧制止谭林的说教行为:“你老谭是穷日子过惯了,精打细算没问题,可你别忽悠我!”

“基干团可不是完全脱产,我之前去各个军分区视察的时候,各营连都有自己的公田并且收成不错,这些粮食可不再缴纳公粮的范围内,地方武装同样如此,他们不仅不会成为负担,弄不好还能贡献一批粮食!”

“根据地各个工厂是单独的系统,经济上自收自支,粮食补给、生活用品统一调配,这些国营厂子是根据地经济支柱,日子过得一个比一个红火,就算是困难时期,工人的生活水平也远高于普通老百姓,否则老百姓为何挤破脑袋也要进厂做工?”

“反倒是纵队和教导四旅这样的主力部队最应该优先补给,你老谭应该分的清其中的轻重!”

此次4000万亩冬小麦所在的田地皆是土地肥沃的标准田,收割之后会继续种植倒茬玉米,等到九、十月份玉米就会成熟。

而另外2000万亩耕地大多是山地、滩地或者新开垦土地,在肥力上要差于标准田,所以多种植大豆、高粱、花生、棉花、土豆、红薯等其他作物,虽然收获时间不一致,但也是难以忽视的收成。

谭林尴尬的笑了笑,似乎是被周维汉挤兑的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好了好了,我也没想忽悠你,只是这粮食来的不容易,今年是丰收,明年你能料定也是丰收?日子还得精打细算的过,可不能......”

谭林一向清醒,所以他反而对当前根据地的氛围有些担忧,在冀鲁豫分局的领导之下,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和整军备战并行。

当前取得的成绩固然喜人,但是谭林总觉得氛围有些过热,生产建设方面由他掌握大局,还算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他担心因为部队快速扩张而影响到根据地生产发展的平衡。

说白了,冀鲁豫根据地对于未来的发展是存在分歧的,这一点在延州或许同样存在,根据地的生产建设和对外扩张必然要分出一个高下。

是以生产建设为中心,还是以对外扩张为主,一旦开启对外战争,势必要打破现有的平衡。

以日军为例,虽然其占领中国大部分领土,但时至今日依旧无法将占领区经营成日本本土一样,即使是伪满洲国同样如此,这意味着资源没能完成转化。

谭林的顾虑在于,一旦开启对外战争,或许在军事上节节胜利,但是新收复的失地显然短时间内无法建设成一个稳固的根据地。

这样一来,老根据地不仅要为前线部队提供补给,还要不断为新根据地输血,可能会将老根据地拖垮。

以谭林为代表的地方政府人员认为,当前根据地的底子还是太薄,禁不起太大的折腾,这一观点其实没有问题。

只是时不我待,眼下国际国内局势逐渐明朗,好多人都清楚小鬼子嚣张不了多久,可关键点在于小鬼子还能坚持多久?

在这一点上没人比周维汉更清楚,他觉得应该在日本人战败之前让八路军获得更多的资本,甚至是依靠自己的实力收复东北,这一切都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

其他在军队中任职的干部或许没有周维汉看的明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支持对外收复失地,于是两种不同的观念随之产生。

一方是以地方政府为代表的保守派,一方是以部队为代表的主战派,虽然谈不上争论不休,但双方各有各的道理,此次夏收之后,势必再次会提到会议之上,对此周维汉也没有好办法。

不过,周维汉倒是看的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共通的,前边提到冀鲁豫根据地为何能上下一心大搞生产建设,那是因为让老百姓看到实惠,看到希望。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我党内部,在发展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上级进行干预,提出合理计划,让下边的同志们看到希望,看到实惠,非教员莫属。

夏收的收成让根据地所有人喜上眉梢,家家户户老百姓填满粮仓之后,主动将应该缴纳的公粮上缴到公社,而后由公社将粮食送抵各地的粮仓。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按照粮价从老百姓手中购买大约1.2亿斤粮食,分批运抵皖北根据地,而后运往豫东。

1938年,国民政府为拖住日军进攻,老蒋下令炸毁花园口,致使上千万人受灾,近四百万人流离失所,豫皖苏四十四县收到黄泛区的侵扰。

眼下13旅、15旅均在陇海线以南,以永城为核心,囊括夏邑、亳县、涡阳、蒙城在内的皖北根据地逐渐成型。

虽然名为皖北根据地,但只是皖北的部分地区,下属各县实则更靠近陇海铁路,只有南侧的涡阳、蒙城受到黄泛区的波及。

一个月前,为防止三十五师团在豫东地区趁着夏收抢粮,丁伟率领15旅进抵豫东,然而豫东各县乃是黄泛区的重灾区。

距离花园口决堤已经过去五年之后,由于新黄河流域的县区因为黄河没有固定的流道,仍然饱受黄河水泛滥的影响。

大水冲过之后,留下了最厚有数米深的沙石和黄泥,给黄泛区田地复垦带来了极大困难。

15旅在给军区的电报中表明,通许、太康、淮阳等地土地板结、沙化,百里不见人烟,雎县、柘城、鹿邑等地由于靠北一点,情况稍好,但粮食减产乃是必然,由于灾民涌入,致使草皮、树根啃食殆尽。

军区早就收到15旅电报,但由于冀鲁豫根据地本就接收来自豫东、皖北两地灾民两百余万,实在无力挤出粮食,只得让15旅就地筹粮。

根据地的情况丁伟猜个八九不离十,所以一早就将目标盯上当地伪军和地主大户,总算是搞到一批粮食。


  (https://www.yourenxsw.net/chapter/10652/797372670.html)


1秒记住游人小说网:www.yourenxsw.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yourenxsw.net